当前位置: 首 页>>宣传教育>>家长课堂>>正文

心理成长 家校共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三)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2-03-24 08:28:43 




社会支持系统是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是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其中家人(尤其是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是帮助学生化解困扰、突破困境的重要资源。当我们的同学迈入成年之后,父母就需要用一种

新的方式来与其交流。您需要学会与同学平等交流,做知心朋友,及时了解同学心理状态,使同学在情感交流中得到父母及时的抚慰与引导,顺利渡过心理困扰时期,达到健康成长的目的。

一、如何识别潜在的心理问题

一般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都存在一些共同特征,而有效地识别心理问题,能够为同学提供及时的帮助。希望各位家长注意识别同学的以下状况,并且给予充分的关注。

(一)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因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导致的童年期与父母长时间分离;

2.父母教育方式不当(过度严格或溺爱等);

3.父母离异或分居;

4.曾因某些问题与父母发生语言或肢体冲突;

5.频繁转校、转学等。

(二)面临各种严重现实困难的学生

1.刚入学面临适应问题,如学生入学后,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向您表达自己不喜欢、不习惯现在的生活,并且情绪或行为出现明显变化;

2.家庭经济问题,如家庭条件困难,重大家庭经济变故等;

3.毕业求职困难,导致学生情绪低落或自我评价过低等;

4.患有严重的身体疾病,入学后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困难;

5.因病休学或复学后,进入新的班集体适应困难等。

(三)经历挫折事件的学生

1.重大恋爱挫折,如失恋,暴力行为等;

2.重大学业挫折,如考试失利,违反校纪、校规被处罚等;

3.重大家庭挫折,如亲人离世、经济变故等。

(四)被心理和精神问题困扰的学生

1.有自杀史或自杀倾向等;

2.患有心理疾病,如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

(五)存在异常行为表现的学生

1.明显的人际关系异常,如孤僻,频繁的人际冲突等;

2.网络成瘾或游戏成瘾;

3.明显的情绪问题,如情绪不稳定、异常低落或高涨等;

4.生理活动异常,如突然暴饮暴食、睡眠减少或增加等;

5.在日常交流中或网络平台上发布过异常信息,内容过于偏激、怪诞;

6.行为表现与学生角色差距较大,如不关注学业、心思在其他与大学生活无关的领域,经常夜不归宿等;

7.过于完美,一贯积极,对自己的期待过高,要求过严。

本文来源: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心理中心

上一条:心理成长 家校共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四)

下一条:心理成长 家校共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