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宣传教育>>家长课堂>>正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家长应知应会(下)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2-10-06 08:39:23 





本期心理中心继续面向家长们推送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的疑似症状及应对措施,包括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帮助家长识别心理疾病,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哪些可疑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常在创伤事件发生一个月后出现,也可能在事发后数个月至数年间延迟发作。

①表现为反复发生的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或梦境中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

②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③持续的回避。

④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⑤对未来失去信心。

◆抑郁症有哪些可疑症状?

对以前感兴趣的东西或活动失去兴趣

感到麻木、空虑、无聊

躯体疼痛(胃痛、头痛)

睡眠困难(难以入睡、早醒或睡得过多)

体重改变或饮食习惯改变

过分的挫败感和过分自责

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困难

彻底的无助感、无望感

没有精力或动力,内心有压力感

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的想法,觉得活着还不如死了好

感到无价值、内疚或满心羞愧

如果一个人在两周或更长时间内,同时存在上述三个症状,有可能怀疑罹患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有哪些可疑症状?

如果一个人在一个月以内有下列两种以上的症状有可能怀疑罹患精神分裂症。

幻觉(看到或听到他人对自己思想及行为的批评,或听到两人以上彼此交谈,但实际上这些声音或图像并不存在)。

妄想(超越现实中个人所能达成或与现实不符的想法,如有的病人会说自己当总统、主宰世界,拯救众生等与现实不待的想法)。

语无伦次(思维松弛、语言逻辑性差,难以理解)。

冲动或怪异的行为(有可能伤人或伤己的行为,及不可理解的异常行为)。

情感上陷于停滞,行为退缩(情感不能与内心体验相吻合,与周围环境不协调)。

◆哪些人有自杀倾向?

当一个人在同一段时间内有以下几种表现时,其自杀的危险性就高。

①心情忧郁或抑郁。

②近期有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

③近一个月生活质量很差。

④长期的生活、工作或心理压力。

⑤过去曾经有过自杀未遂的经历。

⑥亲友或熟人有过自杀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关于监护人的规定有哪些?

第九条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禁止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家庭暴力,禁止遗弃精神障碍患者。

第三十五条再次诊断结论或者鉴定报告表明,精神障碍患者有本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的,其监护人应当同意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监护人阻碍实施住院治疗或者患者擅自脱离住院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购采取措施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

第四十九条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应当妥善看护未住院治疗的患者,按照医嘱督促其按时服药、接受随访或者治疗。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患者所在单位等应当依患者或者监护人的请求,对监护人看护患者提供必要的帮助。

第七十九条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结论表明精神障碍患者应当住院治疗而其监护人拒绝,致使患者造成他人人身及财产损害的,或者患者有其他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情形的,其监护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

①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心理成长,多与孩子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并帮助孩子解决心理困扰。

②当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症状,及时与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联系。(联系电话:0774-5829123)

③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要配合学校及医院做好孩子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④出现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等症状时,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在此期间,家长要监督孩子及时咨询和服药,帮助孩子早日恢复健康。

⑤对病情严重者要实行24小时监护,确保孩子的生命安全。

⑥心理疾病与生理疾病一样,都是可以治愈的。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树立治愈的信心,就能够摆脱心理疾病的困扰。

本文来源:梧院学工

上一条:【健康科普】如何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下一条: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家长应知应会(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