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举办“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的通知精神。5月21日,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办,商学院承办的以“阳光心态,积极生活”为主题的第十四届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月第五届心理情景剧大赛决赛在音乐厅召开。安阳师范学院副校长张建国、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王宝玲、部分学院领导老师和同学一起观看了比赛。
经过初赛、复赛的选拔,共有九支队伍进入决赛。参赛队伍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心理情景剧,紧紧围绕“阳光心态、积极生活”主题,以真情实感融入角色,用欢笑、泪水演绎着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历程。大学生心理发展联合会的《蜕变》讲述了一位女大学生叛逆放纵,沉迷享乐,迷失人生方向,在同学们的帮助和生命体验的实践活动中,幡然醒悟,毕业季登上“榜样安师”舞台破茧成蝶的故事。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王梦梦说:“《蜕变》中母亲和女儿校园相遇相拥,诉说心声的一幕幕画面触动着我的内心深处,她的经历也给迷茫时期的我以正确的指引。”音乐学院的《两地书》讲述了,女儿除夕夜在外加班,父母的年夜饭没有女儿的陪伴而吃的颇为心酸。父母就与女儿互赠书信,表达对亲人的思念、牵挂和爱。商学院的《陪伴》讲述了一位单身父亲为了让孩子多陪伴自己而装病、故意找茬,最终让孩子懂得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笑料百出中饱含深情。其他几支参赛队伍也各具特色,教育学院的《逃课风波》演绎出了大学逃课的惊奇与期末挂科的喜与忧;经济学院的《玉汝于成之平凡之路》讲述了穷人家学生因维护自尊而不愿申请助学贷款,父亲病重愿放下自尊,申请贷款,减轻家庭负担的感人故事;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的《新武林外传》以一系列穿越趣事阐释了生活的精彩在于积极对待每一天的道理;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致青春》让我们反思自己是否趁着青春年华,为梦想努力拼搏过……每个情景剧都表达出了深刻的内涵,引发观众的思考。教育学院巴亚晴在观看比赛后说道:“看完传媒学院的《手机综合征》情景剧之后,我深刻意识到我们不能因为手机而失去大千世界,要戒掉手机瘾,多陪陪爱的人,多看书刊,丰富自己的内涵;而建筑与工程学院的《谁才是最可爱的人》让我明白真正美丽可爱的人是那些心怀善意、敢于追梦、踏实勤奋的人。”演员们用心的表演配合着绚丽的舞台灯光和音效,将每个情景剧所要传达的深刻涵义表达的淋漓尽致,给观众与评委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掌声雷动。
参演人员李再上在演出结束后说道:“这次比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也让我收获了友谊和幸福感,排练过程中我们的团队也慢慢磨合,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我们从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后来的信念坚定,由起初的扭捏到后来的完全释放自我,这是一种心态上的变化,是一种逐渐成熟的过程,它给我的大学生活又添了缤纷绚丽的一笔。”
比赛最后,教育学院姚曙光老师从心理学角度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心理情景剧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式,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此次心理情景剧表演展现了校园生活与家庭生活中学生真实的状态与多彩的内心世界,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起到了寓教于乐的心理教育效果。”
副校长张建国说道:“每个比赛队伍的选材都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学生思想,突出心理健康辅导的主旨。通过情景剧展示,让大家在观赏过程中来感悟‘阳光心态,积极生活’这一主题,在心态上变得更加阳光、积极。并把快乐与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更加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通讯员:付雨笑 翟月清 邵阳涛 李娜娜